忌,然而慢慢的,见他并不为忤,胆子大了些,手脚自然也放开来。
只可惜因为怀孕,脑子似乎变迟钝了,反应总是慢半拍。以前一份资料通读下来,不说过目不忘,至少也能解读出个大概内容,而今,却需要反反复复地再三细究。
我明白体力和脑力都没法跟普通人相比,喟叹之余也能默认自己的力所不及。
十一月,刘秀下诏让侯霸取代伏湛,任大司徒一职。
新一轮的人事调动,代表着大汉国政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侯霸上台后,开始向各地招揽人才,一些有名的学者及隐士都在招揽范围,邀请檄广发天下,一时间,雒阳的学术氛围空前热烈起来。
说起人才,我能想到的首推邓禹,然而邓禹自打成家后,仿佛变了
', ' ')('\n
个人似的,他无心政治,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与妻儿共乐。即使在朝上,也好似有他没他都一个样,刘秀每每提及,总免不了一通惋惜。
邓禹的才华,邓禹的抱负,邓禹的傲气,像是一瞬间,烟消云散,再也找不回当初那个才华横溢的年少英姿。
我无奈,剩下的唯有点点心痛。
“闵仲叔为何要走?”捧着这份闵仲叔的辞文,我满心不悦“既从太原受邀而至,为何又要离去?难道汉国不值得他留下么?”
“侯霸只是想试探一下闵仲叔,没想到却得罪了他,因此辞官。”
刘秀的解释在我看来,更像是在替侯霸找借口掩饰。
“如此不能容人,如何当得大司徒?”我悻悻的表示不满。
“你太过偏激了,侯霸颇有才干,不要为了一个闵仲叔而全权否定了侯霸的能力。”他极有耐心的开导我“为政者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瑕疵而对人轻易下结论。”
他最终在辞呈上给予批复,准奏。
我冷哼一声,不置可否,怀孕令我的脾气更为躁乱,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就是静不下心来。
“若说才干”刘秀沉吟,若有所思“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
“哦,谁?”
“我在太学时的同窗”
“又是同窗?”他的同学还真是人才济济,想当年长安太学的才子一定爆棚。
他被我夸张的表情逗乐,笑呵呵的说:“什么叫又是?”
“别打岔啊,快说说,你那同窗是什么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