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花在看书上的劲儿,也难怪他会有那样的成绩了。
学风这东西,需要有人去带动,有人来做标杆,许昌太学的学风刚开始是由先生的严厉教育而立下的,之后的维持却要看学子们的表现。
先生们有意促进学子之间的良性竞争,于是就用魏王的子嗣来做标杆,就连出身比他们高的人都那么努力,他们这些出身逊色的还有什么理由去偷懒?
诸葛亮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发现课堂之中时常空着的那个位置上已经布置上了笔墨纸砚。
那是曹宏的位置。
他肯定地在心里想着,一抬头,果真见先生领着一少年人从外头走来。
只看那风姿卓绝的气度,就与寻常学子们不同,隐隐约约还有一丝上位者的气势,令人心生尊敬,不敢轻易与之对视。
诸葛亮识人极准,只一眼,就能从中分析出许多信息来。
比如,与曹丕同龄的曹宏,本身要比曹丕优秀得多,照他这样的底子,显然是魏王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想到魏王嫡长子在军中任职武将,至今还未接触朝堂事物,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曹丕一见兄长到来,整个人感觉都变了,机敏地竖起耳朵,眼巴巴瞅着曹宏,倒是半点都没有被兄长光芒笼罩下的不甘与自卑。
悄悄观察他们的可不止诸葛亮一人,只从曹丕与曹宏两兄弟的相处模式看就能看出他们关系特别好。
先生见学子们都坐下后,宣告了即将进行军政实践学习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