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论上而言,就连魏王的子嗣都是通过考试入朝为官的,相信有许多人会为此而更加信任魏王想要推广科举选才制度的决心。
第一名曹宏,那是用铁一样的实力将第二名吊打,远远甩开第二名许多分。
诸葛亮又琢磨起了第二名曹丕,这孩子年岁比他们这些人都小,却能拿出这样优秀的成绩来,魏王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那么优秀的吗?
至于第三名司马懿,分数与诸葛亮明明是一样的,二人本应并列第三,偏偏这考试排名以笔画来排,司字比诸字笔画少,导致了诸葛亮被司马懿压了一头,这就让他不服气了。
诸葛亮低叹一声,只觉得那毕业第一名的保送名额距离他越来越遥远,而第五名的成绩与他相差不了多少,让他有一种随时会被追上的紧迫感。
同样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司马懿念叨着压他一头的曹丕名字,还有同样对他紧追不舍的诸葛亮就在后头,只觉得这小小的许昌太学之中藏龙卧虎,任何一位同窗都不容小视。
放榜以后,先生会在课堂上为学子们分析此次考核的考点与解析,这次考的难,许多学子都挂了红,也就造成了分数差距变大,真正优秀的第一梯队人名字瞬间变得万众瞩目起来,也成了接下去一年先生们会重点压榨、培养的对象。
上课的铜锣声在外头敲起,学子们纷纷回到自己的课堂,诸葛亮刚一走到课堂门口,就见里面有一学子身边众星捧月地围着一圈人,那学子内敛谦和,笑容温和,看似平易近人,实则那温和假象之中是与同窗们疏离的隔阂,那就是此次考核的第二名,魏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了。
魏王家的孩子姓氏特殊,在许昌太学万众瞩目,却从不拉帮结派,也从不参与任何太学之中的学子小团体。这曹丕也挺有意思,虽众星捧月,却满脑子都是学习,就那恨不得将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