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
王镇将冷掉的茶盏撤下换上一杯新茶,静静站在一旁。
守孝期间,皇帝多次私下召见许清元,两人就新制度“先兵后礼”地扯皮了许久,在将更改意见和撤换丞相的次数修改为三次后,新制度得到了皇帝的初步同意。
礼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登基大典事宜,最终将吉日定在七月廿日举办。
登基大典当日,清珑身着十二章衮冕,在百官山呼万岁声中于含元殿中正式登基为帝。同时册生母为孝敬皇太后,长女张景生为皇太女,还有一连串的先皇嫔妃也按照品阶册立为太妃。
即位当日扆崋,皇帝通过内阁颁布诏书列举宁康及其党羽的十条重罪和三十条其他罪名,下令即刻斩杀,宗室张闻庭因谋反罪被终生囚禁。
宫变当晚其他后来倒戈的京郊驻军被发配至边疆充军,能留得性命他们已然十分感激。
有功者自然也得到了晋升或者赏赐等诸多好处,许多女官都凭借从龙之功连升二级、三级,成为自己衙门的头几把交椅。
此外,皇帝同时下诏开三年恩科并大赦天下,废除女子必须赶回原籍贯科考及对女科生和女官加征税收的令法,大力鼓励女子科举。
为了稳定局势,其他重大改革的政策制度都未施行,要延等一年,在此期间内阁由许清元暂任首辅,照常处理政务。
一年的时间好像不能轻易软化这些老顽固的思想,但是当内阁第一次迎来改革,人数增加至十三人,而加进来的六人全是女官后,他们自知再反对也无用处。毕竟加上上峰许首辅,内阁俨然已经是女子占大多数,识时务者为俊杰,内阁其他成员态度开始转变,制度的推行阻力减小。
新增进来的内阁成员有邓如玉、晋晴波及其他几个位高权重的女官们,也包括如今变得沉默寡言的宁晗。虽然她们不是翰林院出身,不过为了先占住坑,皇帝是顶着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