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师范之论,出于师意,鼓励在先论实在后,或许并无不妥。但我为学生,也是以己身而立自论。若除去鼓舞之意,此文又能担当多少赞誉,还请顾师范名言。况且不论文章本身词句,只看立意选题,那科举抡才选贤文章,岂不只看选题所议即可判明一二三甲?此为不妥之处。再者说,顾师范出自刑律世家,顾大人乃朝中砥柱良臣,执掌刑律秉公严明人尽皆知,顾师范家学渊源,对吴子一应法家人物多有青睐也是人之常情,故而以为写法家人物才为诸子论述中的上上之选也非意外。但若仅仅凭借个人喜偏来论断学生文章,是否也有偏颇之处而公正欠缺?”
好强的攻击性。
卓思衡不禁咋舌暗道,这个尹毓容也不是毫无实才之辈,至少抓住了这件事的重点:顾世瑜喜好这篇文章是因为她有水平去判断还是她在以自己的喜好判断,如果是前者,那自然作为学生也该听听师傅出于自身能力水平的论断,可如果出于后者,那作为学生去质疑老师的不公,或许并非旁人所不能接受的议题了。
可惜,卓思衡自妹妹口中和从前与顾大人少次交流而知的顾世瑜很认死理,是个刚直不折之人,怕是会被尹毓容绕进去,就此争论起来……如果是自己家阿慈来了,尹毓容这一招必然没有用,阿慈一定会说:是啊,我就是家学渊源酷爱法家人物,我夸我最了解所学最好的学问本来就是我的强项,我教我最好的学问给学生是我负责,这是我的课堂,我是老师,我不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吗?莫不是你觉得你对法家的了解比我更深,如果不是,那你凭什么又说我的判断是错呢?
这样一来,肯定不会被人绕进去不说,反倒是将人的话起堵住,哪条路都走不通逻辑,只会逼得人口不择言思绪乱窜,更显得不占理。
他们全家人都吃过这个路数的亏。
可是顾世瑜顾小姐大概只会耿直地解释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卓思衡思忖之际,顾世瑜已然开口道:“女学共有师范十余位,我能腆居其间,多因家学所传,素擅史法二论,因此才能以师范之位传授史书论议。自然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