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诵读,命诸位伴驾静听。”
说罢,她展开手中纸幅,用清晰的口齿将文章读出。
卓思衡静静听着,原来顾世瑜所留作业题目是讲论任意诸子百家的人物史议,夏芝芳选了《吴子》一书来论吴起,词句也似所议之人,机锋强势不遗余力,文辞之美尚有不足,可立意率直行文紧凑,卓思衡听来也觉是一篇可论颇多的佳作。
文章读毕,皇帝似乎也觉此文不错,颇为赞赏看了看长公主,似是用目光在褒扬她治学有功,但同为人家兄长的卓思衡却看得出这目光里有着不言自明的骄傲。
“那便起议吧。”皇帝收回目光后笑道,“师道为重,顾师范理当先言。虽在朕前,但你二人论言当以文章为先,该是互为对论,只当朕是个听客即可,自称不必过谦,尊称也能免则免,且将此文论透讲深,彼此互尽能言才为上上。”
顾世瑜也不辞让,领旨施礼后朗然道:“自古论及文章,各家均有己议,或有同工异曲之首肯,亦存天悬地隔之异议。我论此文佼佼,因纵览学生文章后,深感论议陈腐老套,多为先人之语,少出己言。而吴起之论却多有机锋,不落约俗,加之辞色更应文中人,亦是少见之锐意当锋,说是近日女学当中少见的卓越文章虽略有过,但却属上佳之作,予以激鼓之辞,假以时日,望更见笔端多因此励而生佳作。”
这看法基本和卓思衡相近,他听完略略点头,心道果然是我妹妹的同事,水平自然是逊色的。而顾世瑜的话也十分得体,她认为这文章虽不是天下一等那么夸张,可确实是女学最近少见的好文,她的盛赞也是为了激励能写出如此文章的学生备受鼓舞再接再厉。
先摆明老师的立场,同时就文论理,他们做官在朝堂上很多时候也是用这样的言辞之术来阐明立场和奏议。
轮到尹毓容发言,她严肃静默并无表情,不像是慧衡与泊月话语中那样跋扈的人,但或许是因为站在皇帝面前,也或许是她需要维持一种冷静自持的态度来让自己的说法更有说服力,都十分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