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不仅仅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私心问题,更涉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私心确实是师徒传承中的一大痼疾。
但是这个痼疾却也不是没有它的有利一面。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管作师傅的如何私心作祟,却都会把那些基础的东西教给徒弟,而这在信息和技术流通性很差的古代来说无疑是最珍贵的。
然后老师傅保留较为高深的技艺,这就逼迫着徒弟不得不去自己摸索自悟,去创新。
如果这个徒弟是个有天赋的,那么他未来一定会青出于蓝。
当然,若是没有甚么天赋的话,那一切就休提了。
后世某些傻缺呜喳喳的喊甚么“创新”,他们懂个锤子创新啊!
有天赋有能力的人搞创新,才叫创新。
没天赋的无能之辈也搞创新,那就是在瞎几把乱搞,纯属浪费生命。有那瞎折腾的功夫,拿点现成的东西模仿一下它不香吗?!
话题扯远了。
金阿生的祖父之所以打破技艺传承的惯例,将些个知识和经验一股脑儿的教给金阿生,原因就在于他怕自己的传承断了代,已经不想着放任金阿生自由生长。
他甚至不等金阿生对这些经验和技艺融会贯通,便而是尽可能的将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和技艺囫囵吞枣一般的传给金阿生。
而这正是金阿生的手艺虽然有点潮,但是理论方面却高出别人一大截的缘由。
虽然金阿生有一个匠人的梦,但是他却更有一颗农夫的心。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