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共抱有同情。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华人最容易接受马共的宣传,他们给游击队提供食物、情报和招募成员。
华人对马共的帮助,乃至有部分华人加入马共进行反英运动,为英殖民者所不容。
殖民当局为维护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利益,对殖民地上的华侨华人进行严密的控制,限制华侨华人的出入境活动便是其手段之一,主要目的在于切断华侨华人与唐山的联系,防止马共对殖民当局更大的威胁。
殖民当局为了对抗马共,采取了‘宁杀错,不放过’的政策,将住在星马乡区、森林边缘及郊区的华人,都当作是马共的支持者,甚至曾想将50万名华人遣送回唐山。
但由于殖民当局无此经济实力,且在新的世界形势变动下,殖民当局只得选择将华侨华人就地留困,严密管制其出入境。
新中国成立,殖民当局对星马华人的遣返更加难以进行,然后是朝鲜战争爆发,马来亚地区的橡胶业与锡矿业出口额大涨。
新加坡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转口贸易,由于转口贸易利润丰厚,殖民当局在新加坡极力扶植转口贸易。
由华工作为主要劳动力的锡胶业不仅是新加坡转口贸易的命脉,更成为殖民当局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人欢欣鼓舞,不少人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尤其是星马华人掀起了一股回国热潮,为保障劳动力的供应持续稳定,殖民当局在星马两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侨华人出境的管制。”
李光前顿了顿,接着说道:“殖民当局一方面要保有自身在星马两地的政治地位与绝对话语权,在地理空间上对华侨华人与唐山进行强制切割,防止二者相互联系而推动当地的反殖民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