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汪精卫,虽成立了亲日的汪伪政权,但他骨子里大概是一个大中华民族主义者。
汪精卫明了和东洋合作的代价,是他必须承认小鬼子在东北扶持的满洲国是和汪伪政权互不隶属的主权独立国家。
满洲国的领袖不是别人,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这对曾经刺杀摄政王载沣的他而言,想必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
遭到千夫所指的汪精卫,为了重振国人和侨胞信心,不只要求东洋协助汪伪政权夺回欧美在华租界与驻外法权,还希望汪伪政权能获得海外领土。
希特勒以苏台德地区主要居民是日耳曼人为理由,强行派兵将其从捷克斯洛伐克手中并吞的手法,为二战期间好几个试图领土扩张的国家树立了典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轴心国的泰国,就以此为理由并吞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和登嘉楼等英属马来亚北部的四个州。
这是东洋对泰国协助出兵缅甸的回报,但立基点还是这四个州曾经被暹罗王朝统治,并且有相当数量的泰族同胞定居。
割舍这四个州后,华人一跃成为马来亚数量最多的民族,占总人口47%,马来人则仅有34%,印度与其他民族加起来也不过18%。
外加林文庆和张永福等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派元老,都认可汪伪政权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在小鬼子出兵马来半岛后出面组织亲日的华侨协会,都强化了汪精卫对东南亚的影响力。
小鬼子攻陷新加坡时,汪精卫找小鬼子进行过协商,将南洋纳入汪伪政权的统治范围,以此为条件,汪伪政权对英美宣战,帮助东洋实现大东亚共荣圈。
但这个讨论最终胎死腹中,不是因为汪伪政权没有能力将政治影响力投射到马来半岛,而是占领马来半岛的小鬼子对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