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大打出手。
激进派在这场暴力事件后退出国民党,与中共南洋临时委员会合并并改名为南洋共产党。随后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原则,以马来半岛为主要活动据点的南洋共产党于1930年改组为马共。
马共虽是在胡志明的见证下宣告成立,并由中越混血儿莱特领导,可党员却有将近九成由华人所组成,几乎不可能将马来人和印度人团结到自己的阵营。
印度人要革的是印度自己的命,马来亚未来的走向他们不关心,马来人要的是和印尼人合组一个大印度尼西亚的新国家,马来人和印尼人同样排斥在他们故土上享有经济特权的华人,并基于共同的穆斯林信仰排斥无神论的共产主义。
即便是左翼的马来革命家,大多也加入名为‘马来青年同盟’的组织,拒绝加入以华人为主的马共。此一现象,导致马共虽名为马共,实际上却更像是中共在马来半岛的分支机构。
看在马共领导人眼中,马来苏丹在英国人扶持下享有政治特权,不只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且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同样是需要革命的对象。
只是以华人为主体的马共,显然还是把关注的重心投射到被小鬼子侵略的祖国身上。
马共和国民党南洋总支部分家后,立即取代后者成为英国殖民当局的首要搜捕对象。老蒋领导的国府,则在清党后重新采取亲近英美的政策,以准备应对苏联和东洋的挑战。
从老蒋的立场出发,若以华人为主体的共产革命在星马地区爆发,不只将使共产国际的影响范围投射到东南亚,还会切断侨胞与国府之间的经贸往来,显然挑战英国对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颇为不智。
直到二战爆发,国府和中共对马来半岛从未有过领土主张,反而是汪精卫对马来半岛有野心。”
冼耀文点上雪茄,吸了一口,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