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事情便在这种内生动力的驱使下朝朱慈烺预想的方向发展了下去。
不论主动还是被动,朝野之中很快便掀起了学习《说明》、《措施》的风潮,一篇篇由大拿操刀的《心得》、《体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士林之中。
到了此时,朝野两面的关注点便也出现了些微妙的差别。
朝廷体制内部主要是批判北京降官和表达对党争的厌恶,民间的关注点却放在了对官僚系统的批判和对朱慈烺的歌功颂德上。
老实讲,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出乎朱慈烺的预料,或者说,对民间舆论的引导本就在他的计划之内。
可话说回来,万事万物皆都讲究一个度。
此时大家族的力量虽已被朱慈烺削了几番,但朝廷对基层的掌控能力也只是聊胜于无而已,若真让人接此生事也还是一桩麻烦,所以内阁便在朱慈烺的默许之下将几个跳得高的给生生按下,这番浪潮也便逐渐落了下来。
事情到这里,朱慈烺对官僚集团的诸般手段已然汇到了一处,剩下的便是用温水煮青蛙和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逐渐把自然科学添到“数术”这个考察项目里。
可大明终是个庞大的帝国,每日何止有千百件重大情事汇到应天,哪怕内阁已经帮他过滤了一部分并不是那么重要的题本,但朱慈烺的精力也不能只放在一件事上。
——
甘肃.金城
此城位处祁连山南麓,不单是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地,亦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毕竟之所。
在数百年前,一支支商队通过这里来往于东西之间,其富庶程度远超了自然环境的限制。
只是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当东西贸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