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各官都已默认了这个不伦不类的体系,对科举制度发起正面进攻的时机似也成熟。
只要他能借着“定性”打破科举内容的不可动摇性,剩下的也不过是压动撬杠而已。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总还有些阻力。
说到底,各官都认为此番“定性”明里是惩治北方叛逆,暗立却是在洗刷先皇责任,面对如此局面虽然大部分人都极识时务地选择了避让,但冒出来一两个卫道士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可事情的发展终还是超出了朱慈烺的预料。
当《对天启元年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说明》和《关于坚定立场、提高站位的若干措施》通过县一级邸报传入民间之后,读书人们非但没有因添了考试内容而生出半点不满,反倒是那一期的邸报被炒到了天价。
对此,朱慈烺多少也有些不太理解。
毕竟增添新的内容会极大增加考试的不确定性,学子们有所抵触才是正理。
为此,他专门将徐瑜徐督院唤到了乾清宫里,一番询问之后终也只能承认自己还没有彻底融入这个时代。
几千年来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活从来都是极度精英化的,莫说普通百姓,便是游离在体制边缘的举人秀才也只知道收税征徭役,对高层的政治运作压根就两眼一抹黑。
可随着这两份文件的传播,这样的局面却被意外打破。《说明》里不单详细记载了各个派系之间的斗争,还点出了这些斗争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而《措施》里却针对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从各个层面角度制定了相应措施,以避免党争再成大明祸患。
对心心念念想要接触到高层运作的读书人来说无异于公开了顶尖秘籍,如此一来在科举中增加一点相关内容就如朝廷在检验修行成果一般,各人自不会生出抵触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