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该定性了
大明的前几十年发生了什么?
笼统来说就是鞑子于关外崛起,农民军于内里生乱,待到最后老大一个帝国在内忧外患之下被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小族打的一路败退险些亡国。
这事情谁都清楚便是升斗小民也能说上两句,但要在当下述清其中却也算得一幢难事,更何况还要划分责任加以定性。
按着常理来看,似这等修史之事几乎都是等当事人全部去世,各种影响显露殆尽之后再行编撰,哪怕其本身会对眼前局面产生极大益处,也得等略略过几年再让其发挥作用。
可朱慈烺却有些等不及了。
清廷已是苟延残喘,还于旧都指日可待,届时鞑子这边倒还好说,北京的各官的处置却是一番麻烦。
在寻常人眼里,北京拢共也就三两千官员,就是全都按叛国投敌论处也算不得什么,可现实情况却要比脑中空想复杂许多。
这些人每一个都对地方有着不小的影响,而且于改朝换代之际改换门庭在传统观念里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若没有一个过硬的指导性意见左右对这些人的处理,那对恢复地方安宁必然会产生不小的阻碍。
这却不是朱慈烺杞人忧天。
每逢乱世各方力量都会将前朝旧都当做需要夺取的首要目标,这自是因国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但更重要的原因却落在人的身上。
便拿满清席卷全国的过程来说。
在此其间,京官人数越多的省份降得越快,反倒于中枢没什么势力的省份却抵抗得极其坚决。
出现这等情况自不是哪里有血性,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