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咨议局,后来参与了江南战事的伤残士卒全部安置妥当,他便将应天的胥吏也一道安顿了进去。
倒也是这些人在应天被围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他们安置在士林眼中便等于酬功,引起的波澜大抵也只在陛下念旧之上。
再往后咨议局打着核验胥吏的名头在会试的同时悄咪咪搞了一波考试,虽也有有心人将其看在眼里,但这毕竟是发生在胥吏圈子里的事情,自也不会有人冒着触怒陛下的风险步刘宗周后尘。
事情发展至此便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哪怕朱慈烺已经用对江北的战事、对淮东的清算和对诸官的强硬分散了朝臣们的注意力,但当一个个胥吏成为扬州、高邮等府州县的实际掌权人时,乾清宫的暖阁还是等到了数名重臣的联袂拜见。
“陛下,江北正在战事之中,以胥吏掌管地方自能算作从权,可若等到局面平稳却还得靠科甲正途出身者为妥,否则以胥吏之奸猾势必为祸地方酿成大患啊。”
看着徐瑜从语气平淡说到声泪俱下,朱慈烺嘬了嘬牙子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当初他能顺利掌握应天驻军,徐瑜自是功不可没,若换任何一人,就算不仗着这份功劳肆意妄为,给自家划拉些好处却也是难免的。
可这位老臣在新皇登基之后并没有仗着救驾从龙之功如何张扬,反倒是整日缩在督查院里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
朱慈烺知道,徐瑜这是不想因一些琐事让他为难,他自也做好了传下君臣相知这种佳话的准备。
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当这位出身国子监的老臣察觉到自家陛下的某些意图之后,这劝谏也便随之而来。
“徐先生,快起来,这几日天气转凉,莫入了寒气。”
一声招呼之后,周全立时便快步走到徐瑜身前,而这老臣也没搞什么“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戏码,待周全将手搭来之后便自地上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