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嗯?还能如此?
朱慈烺对两淮的态度非常明确,打下一城便得清算一城、掌握一城,万不能再似过去那般由着地方肆意妄为。
这倒不是他对两淮有什么偏见,说到底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两淮不单在鞑子南下之时望风而降,其后更是竭尽所能为鞑子提供军资,成了南明覆灭的因素之一。
据记载,多铎进逼扬州之前,仅一韩姓士绅便向清军进献了白银三十万两。
与之相比崇祯十六年整个扬州仅交了二十万六千二百七十五两的税,却不知鞑子入主中原之后他能得了什么好处。
很明显,两淮对于清廷的态度与其他地界完全不同。
便拿江苏来说,这地方虽也望风而降,但此地百姓对鞑子的反抗却贯穿整个灭明战争,全不似两淮那般上层降了之后下层百姓亦毫无反应。
如此情形之下,朱慈烺的这番举动自也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最终,以刘世荣为代表的胥吏不光将各个衙门全都捏在手中,借着检举逆贼的机会也将大些的地方势力彻底扫平。
此等施为对大明而言自然大有裨益,不仅朝廷对扬州、高邮等州府的控制力大为增强,国库亦有了一百三十多万两的入帐,但真正让朱慈烺在意的却是暗地里的潜移默化。
故老之前,官与吏之间并没有太过明确的分别,总体上来说便是权责大的位置被势力大的家族垄断,权责小的位置被势力小的家族占据。
后来有了科举,而这科考的内容又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在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和小家族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府的情况下,大家族为了垄断权力便逐渐将官与吏彻底分到了两个层面上。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