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一名为熊炳老童生来说,他年逾知命却连个秀才都未曾靠中,待到大西开了科举,他便至是应召,中探及第。
若按寻常来想,这当能算是大西立足川中的极好开端,可谁曾想在后面的殿试之中,这老探却策了一段云:西蜀一隅之地,游其中者如井底蛙耳,不足以大有为也。
按其本意,这是在劝张献忠心怀四海,不可以得蜀自满,可那汪兆龄却将其意曲解成是在讥讽张献忠为井底之蛙。
后面的事情自不难想到,老探被凌迟处死,其家口被发卖为娼。
张献忠重用这等品质有差的人物,便是其能力再大又怎能坐稳这巴蜀天府之国?
不过也算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在张献忠死于凤凰山后,四大义子所做的第一个决定便是“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而当这汪兆龄以旧例驳斥之时,孙可望便言:“昔老万岁在成都,汝为宰相,不能辅之治国,惟劝之杀人,以至人心危惧,不肯归从,天下俱名我辈为贼,今日皇皇无之,汝尚欲我辈复作贼耶?”
事情到了这里,此贼自无活命之理,待四大义子将其斩杀之后,因张献忠身死而溃散的军心竟就重新凝聚了起来,足可见其多么不得人心。
不过此时的张献忠还活蹦乱跳,孙可望便是对汪兆龄之言再是不满也只能苦思驳斥之言。
可撇开以暴烈手段政治四川是不是正确不说,他关于朱慈烺提供支援的说法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所以当孙可望思量半晌之后仅只能沉默不语,而张献忠自也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可许他们运些钱粮过来,旁的便不必劳烦了。”
“陛下圣明。”
话音落下,汪兆龄似在不经意间看了眼再次落败的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