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衣物,条件差一点儿的也有兔皮、狗皮、羊皮、鹿皮制作的衣物。”
“再则,还有火炕、火盆、熏炉、手炉、脚炉等工具,有的人家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暖床的丫鬟,根本不会受冻。”
“但是底层百姓家里,屋破衣簿,被褥里填充的都是麻皮、柳絮、芦、稻草、碎布等,御寒效果非常有限,很多老人都是因熬不过寒冬而去世的。”
“我建议,由百家学院联合开封府,挑选出数千户极度贫困的百姓家,将袍、衾免费赠予他们。”
“帽、袜、靴、手套这些就不要做了,不如做成袍和衾实在。此外,可搭配上木炭相赠,让他们过个温暖的冬天。”
苏良翻着面前的袍和衾,接着道:“无须做这么精致,外衬用一般的麻布即可,只要保暖结实就行。待明年西北大量出产,袍衾将满大街都是,到时谁再想去做得精致,就随他便了!”
“另外,我想借助此事,让百家学院归公,你觉得如何?”
“归公?可以啊!”曹佾兴奋地说道。
苏良看向曹佾,道:“你舍得?”
数年来。
曹佾在百家学院投入甚多。
从建院到人员酬劳,一半都是曹佾出的钱,剩下的则是赵祯和苏良。
而因“百家学院不可盈利”的规矩在,曹佾从上面没有赚一文钱。
甚至当百家学院的工艺免费赠予百姓时。
曹佾本可以揽下器具建造的生意,但他仍没有接,将其全交给了城内的工匠们。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