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冬季一到人们就总想弄些块煤好生火炉子取暖用,于是就需要送炭人的帮助。
送炭人对煤的产地、燃烧程度很内行。什么样的炭耐烧,什么样的炭煤矸石多,很有说道。
当时的炭厂的送炭人,因为经常与煤炭打交道,所以脸上身上都是煤粉末。人们都叫“黑小子”,真名反而忘了。当时只要一说“黑小子”,人们就知道是送炭人。
送碳运送煤炭工具是排子车(此车现已不见),按距离收费,每百斤约5分至8分钱。当时居民们一般买300到509斤,不像现在论吨计算。
排子车前后挡以柳芭然后用麻绳捆住,装上煤就拉走了。
这就是五六十年代的煤炭情况。
而且年关将近,还要买年货。尤其是何大清跑路以后,他就更得活出一个火红日子的样子,免得被大院里的禽兽看扁了。
太高调容易被人惦记,太低调软弱又容易被人欺负,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个情满四合院,真可谓是如履薄冰。
当然以后如果有钱,何雨柱绝对会第一时间搬出去,不过这还是等改开以后再说。
吃过饭,何雨柱转身就来到易中海家里。
“易大爷,吃着呢?”
走进门,易中海跟大妈正在吃饭。
桌上摆着一叠咸菜,还有两碗棒子粥。
相比起何雨柱家,这晚餐可就寒酸多了。
不过没办法,谁让易中海把家里的细粮都给何雨柱了呢。
对此,何雨柱心里有些愧疚。
不过想到接下来的计划,何雨柱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