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南北朝一直到唐末,佛道争锋儒家只能干看着,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但儒家并没有真的固步自封,他们也一直在寻求突破。
隋朝王通就提出三教合一理论,只可惜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等到韩愈、柳宗元时期,儒家终于摸到了窍门,开始汲取佛道两家的精华,完善自己的思想。
到宋朝时期,张载张横渠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思想。
他的‘民胞物与’思想,让儒家拥有了自己的‘众生平等’。
佛教带给华夏的,还不只是这些。
比如,让思想更加简单易懂。
儒道皆诞生于贵族文化,是非常繁琐难懂的。
尤其是儒家,需要‘博雅’来熏陶、培养贵族气质和心性。
孔子提倡六艺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博雅’。
然而,‘博雅’就注定了和穷人无缘。
只有脱离了生产的富人阶级,才有能力去‘博雅’。
佛教思想简单易懂,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也能听得懂。
这对于学问传播,影响太大了。
它倒逼着儒道做出改变。
道家在这方面,反应也非常迅速,很快就有了简单易懂的道教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