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给人当牛马了还感恩戴德呢!”
荀彧听了,便知道贾诩误会他的意思了,补充道:“吾并非是为了郡中冠盖张目,不可否认,其中固然有害群之马,然总不至于矫枉过正吧?”
“且以今之官制,郡中百石及以下官吏几乎全是本郡之人……这不仅是定制,更是因为非本郡之人难以服众,遑论深入乡里。就算除去了原本郡中冠盖,前者既去,总有后来者。”
荀彧的意思很明确,只要郡中的行政体系在这儿了,必然会有冠盖之族的诞生。
贾诩自然听得明白荀彧话中所指。他可是知道,荀彧所在的颍川荀氏,绝对是颍川郡排的上号的大族,尤其是近些年以荀彧、荀攸、荀悦为代表的三荀,在外人看来皆是公卿之资。
荀氏早年间有感于朝廷风气不好,最能代表荀氏的荀氏八龙中有数个终身为处士,就算当了官的,很快也会返回乡里,并未怎么经营门生故吏。
当时唯一一个荀氏八龙中的高官是荀彧的父亲,二龙荀绲,他因为为荀彧定下了和中常侍唐衡女儿的婚约而受到士大夫的鄙视,然他做到了济南相……若非在荀彧两岁的时候亡故,恐怕早就成为公卿了。而在二龙荀绲死后,荀氏便再也没出过二千石级别的高官,直到荀爽再度入朝。
也就是荀爽去世得早,不然多一个公卿级别的大臣,即便少了些门生故吏,但将荀氏称为颍川豪族之首一点也不为过。
可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当前的荀氏来说,现行的郡吏征辟制度是极为有利的。
因为无论是有何等追求的颍川太守,都需要征辟荀氏中人为郡吏——要名声,荀氏有;要贤才,荀氏有;有人脉,荀氏有;要德行,荀氏还有!
如此,荀氏在颍川势不可挡。
这也是贾诩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