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的才华,给了崔道怡这样的信心。
“崔老师,等我写完再说吧。”江弦打了个马虎眼,没第一时间答应下崔道怡。
徐中玉一听,《人民文学》这都求着江弦要稿了,连全文刊发的甜头都拿了出来,江弦这小子愣是能忍住不吃。
“江弦,照我看你这篇文章是可以拿给《人民文学》的。”
他反而着急起来,劝道:
“你要知道,此前是《人民文学》开启了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大门,这两场文学思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文章本身质量使然,一方面也是因为《人民文学》这部刊物的推波助澜。
寻根文学的思潮若要兴起,需要倚借《人民文学》这个平台,立起一杆文学大旗,只有这部刊物有这样的力量,这是其他期刊都没有的底蕴。”
徐中玉苦口婆心,崔道怡却听到了些不寻常的东西。
“寻根文学?”
“什么意思?”
他茫然的看一眼江弦和徐中玉。
二人对视一眼,都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崔道怡挠了挠头,徐中玉和江弦俩人越是这样,他反而越好奇。
他拉住俩人胳膊,“江弦、徐老,你们两个就别和我打马虎眼了,什么寻根文学?我怎么没听说过。”
“就是前些天江弦在一篇文章里提出来的”徐中玉给他解释。
徐中玉把《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语言!》这篇文章诞生的过程简单给崔道怡讲了一遍,又讲了讲这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寻根文学”这个理论。
徐中玉作为一名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