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实践内涵的哲学命题,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思维认识去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一)处理好抓全局与抓局部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从根本上说,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是一致的。但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更多情况下,还是用狭隘的、封闭的思想看问题、搞建设,重本地区和本部门利益,轻全局和国家利益;重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轻人民群众和社会整体利益。主要表现在:单纯追求gdp指标增长,以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消耗自然、人文和经济资源为代价来谋求增长;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排斥技术、商品和资本流通,划界发展、盲目发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牢全局意识,站得高一点,想得远一点,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要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处理好抓重点与抓一般的关系。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要自始至终注重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要注意做好一般性常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在萌芽中,防止矛盾的转化和问题的激化。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持续,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战略的眼光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用战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立足现有基础和自身实际,牢牢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好保增长、保民生,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破解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点问题。
(三)处理好抓当前与谋长远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88以上的高速增长,但增长成本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以上,我国创造每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我国已有666个县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面积08亩的警戒线,淡水、森林、草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1/6和1/。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1和5。可以这样说,过去我们是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现在需要我们用“真金白银”换回“绿水青山”。因此,无论是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还是对社会和国家来说,都要妥善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算“经济账”,也算“生态账”,平衡好各种相互关联的重大关系,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人讲担当,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4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