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欲好冠”是也。
吴主会,则曷为先言晋侯?(据申之会,楚子主会序上。)
[疏]注“据申”至“序上”解云:即昭四年“夏,楚子、蔡侯”以下“会于申”是。
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明其实自以夷狄之会诸侯尔,不行礼义,故序晋于上。)其言及吴子何?(据锺离之会殊会吴,不言及。僖五年公及齐
', ' ')('\n
侯,齐侯主会益明矣。)
[疏]注“据锺”至“言及”解云:即成十五年冬“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以下“会吴于锺离”是也。注“僖五”至“明矣”解云:即僖五年“公及齐侯、宋公”以下“会王世子于首戴”然则案如彼经,书公及齐侯,齐侯主会,此云及吴,则是吴子主会益明矣,何言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乎?是以据而难之。
会两伯之辞也。(晋序上者,主会文也。吴言及者,亦人往为主之文也。方不与夷狄主中国,而又事实当见,不可醇夺,故张两伯辞。先晋,言及吴子,使若晋主会为伯,吴亦主会为伯,半抑半起,以夺见其事也。语在下。当见,贤遍反,年内皆同。)
[疏]注“吴言”至“文也”解云:凡言及者,汲汲之辞。今言及吴子,则似吴子先在是,天下之人,慕而往事之然,故曰人往为主之文。注“半抑”至“在下”解云:序晋于上,是其抑之。言及吴子,起其为伯也,故曰半抑半起矣。序晋于上,是其夺,言及吴子,亦见其为伯之事,故曰夺见其事。
不与夷狄之主中国,则曷为以会两伯之辞言之?(据伯主人。)
[疏]注“据伯主人”解云:谓为伯者,主领会上之人矣。
重吴也。(其实重在吴,故言及。举晋者,讳而不盈。)
[疏]注“其实”至“不盈”解云:谓其实处权重在于吴,故言及吴子,作汲汲之文矣。经言公会晋侯,是其讳为吴所主也。晋侯之下,即言及吴子,是其不盈满其讳文也,何者?晋是大国而汲汲子吴,还是吴为会主之义也。僖二十三年夏“宋公慈父卒”传云“何以不书葬?盈乎讳也”注云“盈,满也,相接足之辞也”然则此言讳而不盈者,意欲取彼传文矣。
曷为重吴?(据常殊吴。)
[疏]注“据常殊吴”解云:即成十五年冬“叔孙侨如会晋士燮”以下“会吴于锺离”;襄十年“春,公会晋侯”以下“会吴于相”之属是也。
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也。(以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