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雅合,故得与尧、舜相对为首末,然则指孔子言不亦也。尧、舜之时,预知有己而制道术,预知有己而为君子而慕之,巳亦预制春秋授刘帝,是孔子亦爱慕尧、舜之知君子而效之。
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待圣汉之王以为法。)
[疏]“制春”至“后圣”解云:制作春秋之义,谓制春秋之中赏善罚恶之义也。
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乐其贯于百王而不灭,名与日月并行而不息。)
[疏]“以君”至“此也”解云:君子,谓孔子。所以作春秋者,亦乐此春秋之道,可以永法故也。注“乐”至“不息”解云:春秋者,赏善罚恶之书,有国家者最所急务,是以贯通于百王而不灭绝矣,故孔子为后王作之。云名与日月并行而不息者,谓名之曰春秋,其合于天地之利,生成万物之义,凡为君者不得不尔,故曰名与日月并行而不息也。利,生成万物之义,凡为君者不得不尔,故曰名与日月并行而不息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