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义反,故正之云尔。诸侯莫之主有,绝句。见其,贤遍反,下同。)
[疏]注“所以见之者”解云:上讳伐丧不言取者,即二年冬“遂城虎牢”传云云是也。不言取,讳之似不合取,既不合取,戍之舒缓即不合剌,而今剌之,义似违,是以春秋系之于郑,见无主有,明欲拒楚,实无贪利,即诸侯取之不合罪坐也,故云不当坐取邑耳。
楚公子贞帅帅救郑。
公至自伐郑。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三军者何?三卿也。(为军置三卿官也。卿大夫爵号。大同小异。方据上卿道中下,故总言三卿。为军,于伪反,年末同。)
[疏]“作三军”解云:公羊以为王官之伯,宜半天子,乃有三军。鲁为州牧,但合二军,司徒、司空将之而巳,今更益司马之军,添满三军,是以春秋书而讥之,故曰作三军。是以隐五年注“礼,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是其一隅也。何氏之意,以军与师得为通称,而临时名耳。是以或言军,或言师,不必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也。“三军者何也”解云:欲言先有,不应言作;欲言先无,军是常役,故执不知问。注“为军”至“官也”解云
', ' ')('\n
:鲁人前此止置司徒、司空以为将,下各有小卿二人辅助其政。其司马事省,盖总监而已,故但有一小卿辅之。今更置中军司马将之,亦置二小卿辅助其政,故曰为军置三卿官也。然则问者云三军者何,师答之云三卿也者,谓言作三军者,正是致司马之职。三卿之官为军将也。注“卿大”至“小异”解云:卿大夫者,皆是爵号,但大同小异而已。若总而言之,皆曰卿大夫;若别而异之,乃贵者曰卿,贱者曰大夫耳。如此注者,欲道一卿二大夫,所以总名三卿之意也。注“方据”至“三卿”解云:言卿与大夫,析而言之其实有异,而皆谓之卿者,方据上卿言其中下者,遂得卿称,故得通言三卿也。其二小卿谓之中下者,盖二者相对有尊卑,若似大司马叙官云: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军司马下大夫然。
作三军,何以书?(欲问作多书乎?作少书乎?故复全举句以问之。复,扶又反。)
[疏]注“欲问”至“问之”解云:欲道所以不直言何以书而举作三军者,弟子之意,欲问春秋之义书其作三军者,为是嫌其作军大多而书乎?为是嫌其大少而书乎?故复全举经文一句军之头数问之。若直言何以书,但问主书,无以见其数,故言此也。
讥。何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