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陈侯款卒。(不书葬者,为晋文讳,行霸不务教人以孝。陈有大丧,而姜会其孤,故深为耻之。宋襄亦背殡,独不为齐桓讳者,时宋襄自会之。卒不日者,贱其歧意于楚。)
[疏]注“卒不日者”解云:以大国之卒例书日,巳说于上。
秋,杞伯姬来。
公子遂如齐。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娄子、秦人于温。
天王狩于河阳。狩不书,此何以书?(据常事也。)不与再致天子也。(一失礼尚愈再失礼重,故深正其义,使若天子自狩,非致也。)鲁子曰:“温近而践土远也。(此鲁子一说也。温近狩地,故可言狩。践土远狩地,故不言狩也。公以再朝而日言之,上说是。)
[疏]“温近而践土远也”解云:近,读如附近之近。远,为远外之远。注“公以”至“上说是”解云:正以上朝不日,而下朝始日,危录内再失礼,则知此书狩者,不与再致天子也,故言上说是。
壬申,公朝于王所。其日何?(据上朝不日。)录乎内也。(危录内再失礼,将为有义者所恶。不月而日者,自是诸侯不系天子,若自不系于月。恶,乌路反,下“恶卫”同。)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归之于者何?归于者何?归之于者,罪巳定矣。归于者,罪未定也。罪未定,则何以得为伯讨?(此难成十五年“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难,乃旦反,下“方难”同。)
[疏]“归之于者何”解云:欲言伯执,晋不称侯;欲言非伯,而云归之于京师,似得伯执之义,故执不知问。
归之于者,执之于天子之侧者也。罪定不定,巳可知矣。(归之者,次绝之辞。执于天子之侧,巳白天子,罪定不定,自在天子,故言巳可知。)
归于者,非执之于天子之侧者也。罪定不定,未可知也。(未得白天子分别之者,但欲明诸侯尊贵,不得自相治,当断之于天子尔。大恶虽未可知,执有罪,当为伯讨矣。无罪而执人,当贬称人。别,彼列反。)卫侯之罪何?杀叔武也。何以不书?(据杀大夫书。)为叔武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乎叔武?(据失兄意。为叔,于伪反,下“为贤”、“为叔武”及注“而为”、“深为”皆同。)让国也。其让国奈何?文公逐卫侯而立叔武,叔武辞立而他人立,则恐卫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巳立。(故上称子。)然后为践土之会,治反卫侯。(叔武讼治于晋文公,令白王者反卫侯,使还国也。叔武让国见杀,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