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诸侯专封也。(故没君文,但举师而巳。)曷为不与?(据狄灭之,为桓公讳。)实与,(不书所封归是也。)
[疏]注“不书”至“是也”解云:昭十三年秋“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传云“此皆灭国也,其言归何?不与诸侯专封也”彼注云“故使若有国自归者也。名者,专受其封当诛”然则彼经书所封归,是不与楚专封,则知此经不书所封归者,与齐桓专封明矣。若书所封归,宜言邢侯归于邢矣。
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据实与也。)
[疏]“而文不与”解云:连上句读之。
诸侯之义,不得专封也。(此道大平制。大,音泰。)
[疏]注“此道大平制”解云:正以春秋作义,实与齐桓专封,而言诸侯之义,不得专封,故知是大平制也。
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主书者,起文从实也。)
[疏]注“主书”至“实也”解云:谓虽文不与,其义实与,故言起文从实也。
夏,六月,邢迁于陈仪。迁者何?其意也。(其意自欲迁,时邢创畏狄兵,更欲依险阻。陈仪,左氏作“夷仪”)
[疏]“迁者何”解云:欲言自迁,实齐迁之;欲言齐迁,而作自迁之文,故执不知问。
迁之者何?非其意也。(谓宋人迁宿也。书者,讥之也。王者封诸侯,必居土中,所以教化者平,贡赋者均,在德不在险,其后为卫所灭是也。迁例大国月,重烦劳也;小国时,此小国月者,霸者所助城,故与大国同。)
[疏]注“谓宋人迁宿也”解云:即庄十年“三月,宋人迁宿”是也。案彼传云“迁之者何?不通也。以地还之也”今又发之者,正以此有自迁之文,故取此对之也。注“王者”至“土中”解云:谓各处其土中,不谓据天下。注“其后”至“是也”解云:即二十五年“春,王正月,丙年,卫侯毁灭邢”是也。注“迁例大国月”解云:即下三十一年“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之属是也。注“小国时”解云:即昭九年春“许迁于夷”之属是也。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此一事也,曷为复言齐师、宋师、曹师?(据首戴前目而后凡。复,言扶又反,下同。)
[疏]注“据首”至“后凡”解云:即下五年夏“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是也。
不复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