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侯遇于梁丘。
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何以不称弟?(据公弟叔\ue409兮卒。a6,许乙反。)
[疏]“城小\ue438”解云:二传作“小”字,与左氏异。“夏宋公”至“梁丘”解云:隐八年注云“宋公序上者,时卫侯要宋公,使不虞者为主,明当戒慎之”然则今宋公序上,亦为齐侯所要故也。注“据公弟叔a6卒”解云:即宣十七年“冬,
', ' ')('\n
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a6”是也。
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据公子买有罪杀之,言刺不言卒。)
[疏]注“据公”至“言卒”解云:即僖二十八年“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传云“不卒戍者何?不卒戍者,内乱也,不可使往也。不可使往,则其言戍卫何?遂公意也”是也。
为季子讳杀也。曷为为季子讳杀?(据叔孙得臣卒不日者,恶不发扬公子遂弑也。为季,于伪反,下“为季”、“而为”注“故为”同。)
[疏]注“据叔”至“遂弑也”解云:即宣五年九月“叔孙得臣卒”注云“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言,明当诛”是也。然则季子若其发扬牙之罪恶诛之,正是臣人之道。今而讳杀,故难之云。
季子之遏恶也。(遏,止。遏,于葛反,止也。)不以为国狱,(不就致狱其刑,故言卒。)缘季子之心而为之讳。(季子过在亲亲,疑于非正,故为之讳,所以别嫌明疑。别,彼列反。)
[疏]注“季子”至“明疑”解云:季子仁者,不忍用刑其兄,是失事君之道。然则季子之过,在于亲其亲者,故曰过在亲亲。春秋以掩遏牙之恶,与周公行诛于兄异,是以疑其非正礼耳,故为之讳刺文。所以别嫌者,谓讳刺别于亲亲,失臣道之嫌。明疑者,明于掩恶,非正礼之疑耳。
季子之遏恶奈何?庄公病,将死,以病召季子。(召之于陈。)
[疏]注“召之于陈”解云:正以上二十七年传云“因不忍见也,故于是复请至于陈,而葬原仲也”之文故也。
季子至而授之以国政。(至不书者,内大夫出与归,不两书。)
[疏]注“至不”至“两书”解云:谓通例如此。宣八年“夏,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书其乃复者,彼传云“何言乎有疾乃复?讥。何讥尔?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彼注云“丧尚不当反,况于疾乎”是也。宣十八年秋“公孙归父如晋”冬“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