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谓百里也”解云:公侯方百里,王制文也。侯与公等者,据有功者言之矣。小国称伯、子、男者,正以上己有侯,故不复言之。其实凡平之侯正与伯同。
小国称伯、子、男。(小国谓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疏]注“小国”至“五十里”解云:王制文。彼注云“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以为一,则殷爵三等者,公、侯、伯也,异畿内谓之子。周武王初定天下,更立五等之爵,增以子、男,而犹因殷之地,以九州之界尚狭也。周公摄政致大平,斥大九州之界,制礼成武王之意,公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诸侯亦以功黜陟之。其不合者,皆益之地为百里焉,是以周世有爵尊而国小,爵卑而国大者,唯天子畿内不增”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相,助也。之相,息亮反,注及下同。)
[疏]“天子三公者何”解云:正以春秋上下,无三公之文,故执不知问。
天子之相,则何以三?(据经但有祭公、周公。)
[疏]注“据经”至“周公”解云:即桓八年“祭公来”云云,僖九年“公会宰周公”是也。经但有二公,而传言三公,故难之。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陕者,盖今弘农陕县是也。礼,司马主兵,司徒主教,司空主土。春秋拨乱世,以绌陟为本,故举绌陟以所主者言之。陕,失冉反,何云“弘农陕县”也;一云当作郏,古洽反,王城郏辱阝。召公,上照反,又作“邵”音同。绌,敕律反。)
[疏]注“司马”至“言之”解云:上传云:“诸公者何,天子之相。天子之相。则何以三”云云,不道二王之后者何?二王之后何以二也者?正以天子三公主绌陟,故偏取言之,是以注者解其意。
始僭诸公,\ue39d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僭诸公犹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传云尔者,解不讫始也。前僭八佾于惠公庙,大恶不可言也。还从僭六羽议,本所当\ue0bd者非但六也。故不得复传上也。加初者,以为常也。献者,下奉上之辞。不言六佾者,言佾则干舞在其中,明妇人无武事,独奏文乐。羽者,鸿羽也,所以象文德之风化疾也。夫乐本起于和顺,和顺积于中,然后荣华发于外,是故八音者,德之华也;歌者,德之言也;舞者,德之容也,故听其音可以知其德,察其诗可以达其意,论其数可以正其容,荐之宗庙足以享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