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打算一起冲进去,这阮府内资
', ' ')('\n
产不少,就是分得一小点,也可以过上一段好日子了。
有些人更是用贪婪的目光死死盯着阮丽珍,心想这等仕宦家的小姐,平常望一眼都不容易。
等会人群一拥而上,乘乱揩油,或者索性把人劫走,岂不是大大美事。
这阮大铖已被东林抹成黑炭,他女儿就算被劫了,最后多半也不了了之。
有些贪心没这么大的则想,那小姐必定争夺者众多,那阮府内想必还有些貌美侍妾或者丫鬟婢女,等会儿乘乱劫走,却也能白得个老婆。
彼时江南富裕,贫富分化却也是天下之最。
江南贫人虽然日子比起其他地方的穷人要好过。
但眼见着许多原本地位差不多人靠读书或手艺或经商骤然暴富,心中更不平衡。
富裕者美屋美食美婢,享尽富贵之乐,行动间都有人侍候。
自己却只能干看着。
心理如何能平衡。
加之江南文教发达,便是贫人也多有心大志雄,不安于贫贱,仆人也不安于尊卑定分。
只觉得大家都是人,为何受用如此悬殊。
又有泰州尊己尊身之说,李贽狂论流传如沸。
是以这个时期江南民变盛行。
富家豪门稍有些把柄,略有些不法,就会被乡人贫民乃至仆人当成理由,抄掠洗劫。
各种文人社团,也常常在此中因势利导,打击异己。
被史槐煽动起来的这许多人,围堵在阮宅门口,并非是虚张声势。
而是真打算等大众情绪煽动到一定火候,就一拥而入把阮宅洗劫。
造成既定事实。
这事情就算上报,那也就是阮大铖民愤甚大,群情激愤之下,才做出的举动,不为大过。
造成阮大铖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事实之后。
其他官员就更不敢为阮大铖说话。
更进一步,利用此事件,也让皇帝看看江南重地的民意民心。
如果皇帝不想江南百姓群情汹涌,发动更大变乱。
那也势必要考虑改弦易辙,收回不当政策。
这可谓一举多得。
即便最后查出阮大铖其实和后湖纵火案无关,那就更说明阮大铖此前就作恶太大,导致百姓懒得分辨。
史槐来此策动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