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民遭遇悲惨。
间或意气人物怒而抗争。
这是何等波澜壮阔的史诗!
何心隐不是没有踏足过民间,但他起点太高了,往来之辈,不是蓝道行这种活神仙,就是耿定向这种达官,哪怕创办四门会以来,也都是显贵士人,几乎没见过泥地里的赤民。
口口声声喊着赤民,还是首次以这种视角真真切切感受一遍。
无怪乎皇帝看不起自己,以前的四门会,确实差得太远了。
自己喊着口号,从来没有真切想过从实际出发,改变这一切——用道理学来说,是缺乏“实际”的心学家。
怎么改变赤民的困苦,这是千年以降的难题。
但,他既然志愿成圣,凭什么不能由他想出来呢?
何心隐失神地复盘着自己的一切所见所闻。
盼望明君治世?
何心隐摇了摇头。
这想法被皇帝骂的狗血淋头,几月冥思苦想后,他已经彻底看透了。
这不是皇帝贤明不贤明的问题。
哪怕明君在世,同样少不得百姓被欺压。
借用皇帝的话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矛盾,难道昏君就喜欢被贪腐动摇统治了?无可奈何而已。
自上而下的路,是皇帝需要想的问题。
自己深受赤民信赖,自然应该想点自下而上的路径。
均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