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就有陆九渊、陈献章等人声讨,理学“外求过甚,抹煞本我”几乎是彼时的主流共识。
其后才有了心学的应运而生。
当然,解放自我这杆大旗,王阳明举得,士大夫一样也能举得。
王夫子都说了,要内求,我觉得我做得对,那就是对的,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
有权的人放飞自我后,世风自然日下——“正德以前,风俗醇厚,而近则浇漓甚矣。大都强凌弱、众暴寡、小人欺君子、后辈侮先达,礼义相让之风邀矣。”
到了嘉靖年间就开始普遍奢靡、违制,“今贵臣大家,争为侈靡,众庶仿效,沿习成风,服食器用,逾偕凌遍。”
隆庆年间,风气更是弥漫到普通读书人之间了,“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
导淫得理直气壮,问就是心无外求。
到了今天,有识之士则感慨已经难以挽回了——“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
这就是儒林的乱世。
乱世是要出圣位的,一如朱熹、王阳明。
亦或者……历史上的东林先生。
这就叫应运而生。
其中牵扯了不知道多少大儒、老学究、士大夫、文坛泰斗。
他们是真的伤情于道德毁丧,忧惧于世风日下,同样也是真心想来一场道德重塑,救大明朝于水火。
自然也是真的信奉自己的学问,厌恶离经叛道的异端——儒学框架内的自救,率先就要排除掉砸锅的一派。
下方的顾宪成还在滔滔不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