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观念就有了他们自己的武器,也就成了最激进,最愤青的一类人。
李承乾依旧坐在武德殿前,每天下朝的午后,都会来武德殿看望爷爷,一直陪到爷爷午睡。
现在爷爷终于睡下了,李承乾翻看着郭骆驼让人从蜀中递交的奏疏。
最近要看的奏疏越来越多了,李承乾缓缓地饮下一口茶水,目光看着奏疏上的内容,郭骆驼要兴建梯田与湖田,让中原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多了人口也就多了。
蜀中的稻米亩产三百二十斤粮食,这已是很可观的产量了。
每年耕种时节之前,郭骆驼就会出去,每年秋后入冬,郭骆驼就会回来,西域回来之后的这几年,他这位司农寺卿便一直这般过着。
郭骆驼的奏章很简单,但有些事行使起来很困难,比如说赋税,人口的增长意愿与赋税相关,而古来今来的历朝历代都离不开赋税的问题。
事关王朝根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议题,就比如说汉时就有人说过要放缓儿童的赋税年限。
汉武帝时,孩子年满三岁就在赋税之列了,对一户人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当时就有人希望将人丁赋税的年龄放宽松些。
不过大唐的赋税还算是轻,应该说是自汉以来最轻的赋税了。
在租庸调的制度下,父皇吸取了隋亡之后的教训,减轻中原各地的负担,兴修水利,开辟耕地。
当然不可能一点都不收,在满足一个国家基本需求之后,尽可能的减轻的赋税。
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灵活的生产与更大的生存空间。
李承乾始终觉得先进的理念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大唐,合适的理念能够因地制宜,那才是合适的。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