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又来赔罪的老丈人
待院内打起来的时候,郭待举就离开了,他见到了一队官兵正在朝着那讲课的院子赶去。
公平是很难得可贵的东西,郭待举觉得如果不讲公平,当年自己靠着颍川郭氏的身份应该也能科举及第吧。
但就因糊名制,自己就落榜了,可再看自己也是一身布衣,郭待举又觉得公平也没什么不好的。
收拾一番心情,郭待举出了华阴县之后,就见到了田地里升腾起来的烟雾,有农户走在田边,烟雾所过之地,原本黄灿灿的田地成了一片焦黑。
白烟从田地里,一直飘向了远处。
如此景色让郭待举将先前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看到农户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他也跟着一笑,策马而行,前往了远处的书舍。
华阴县的事终究是闹大了,其实不只是华阴县,渭北也出了事。
在关中有很多是从支教中学出来的布衣学子,而这些学子是支教十余年间培养出来的,他们似天生就对世家与士族有着敌意。
从各地来参加科举的士族子弟与关中学子的矛盾正在愈演愈烈,随着支教的扩张,这风气或许迟……早席卷中原各地。
各县的官府将此事上报到朝中,崇文馆的主事苏亶,又一次面见陛下,赔罪去了。
底层学子与士族名流的矛盾就像是本来就存在的。
以前这些矛盾没有出现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也没有武器。
有了支教,并且有了朝中的支持,或者是皇帝意志的支持之后。
他们有了才学,有了与士族名流共同竞争的舞台,底层的学子有了力量,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