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皇城的侧门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看这队伍应该有三五百人。
魏玄同站在队伍中,这队伍中的人年轻的有十八九岁的,年迈一些的有四十五岁的。
“你们听说了吗,等我们去各县为官,会给我们去一个单独的官衙。”
“朝中让我们可以安置家小,这是好事,待来年便将家小也接来,京兆府行事向来大方。”
“崇文馆给我们每人都安排了两个文吏,听说是这一次科举没有及第的人,而且他们也有崇文馆给的月钱。”
在这里的多是要从一地的监正或者是一县的三司之一的司正开始做,大概是个八品到九品的位置。
这个起点很低,可京兆府会根据各县的治理情况来提拔官吏。
既然是太子的政令,众人都是信服。
如今的储君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政令上写明的话语,不会是空谈。
又有人道:“我们领朝中的俸禄几何?”
有人回道:“放心,太子主持朝中用度以来,给朝中各部的官吏都增加了俸禄,县令的俸禄都提到正四品,就算是只是一个九品末官,那也是八品官吏的俸禄,最差也是职田两顷,每年禄米六十石,还有公廨用度十余贯,养活一家六五口人足够了。”
“也对,现在关中与洛阳的米价贵,我们的禄米很值钱。”
“你们看,他们辞官了。”
众人抬眼看去,见到有几个穿着华贵的年轻人,从另一侧的侧门走出来,口中似乎在说一些小官不做的话语。
这些人都是士族子弟,参与科举的士族子弟还是有不少的。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