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我带人用废旧玻璃瓶自己刻一些!“ 张总工程师是燕山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算起来还是李若水的师兄,推了推厚厚的眼睛,低声接过另外一个难题。”准确度,肯定达不到科研级,但用来生产,误差应该能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原材料你不用担心,老乡知道咱们做炸药得用油,各家都把自己吃的豆油和香油捐了出来!“ 政委方兵,也是个爽利人,果断接管了下一个难题。
最后一个关于人员的难题,李若水如果再推给别人解决,就太不像话了。因此,他想了想,舒展眉头,笑着向大伙承诺,”既然各位都有信心,那我就把培训技术工人的任务接下来。从明天起,咱们一边生产,一边训练。争取培训出一批工人来,就上一套设备。别让设备和场地等人,也别让人等设备和场地,齐头并进!“
这,恐怕是眼下唯一解决方案,虽然未必是最佳,却切实可行。厂长老王和政委方兵看了看,立刻就拍了板儿。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李若水都忙得脚不沾地。
原因很简单,诸多不利条件中,人员这块,其实是麻烦的。并且眼下只有他能担任培训的总教官,没有任何别的同事,可以替代他来完成手把手“传道授业“的任务。。
而兵工厂的员工,彼此之间素质差距又实在大的厉害,个别精锐原本就来自阎锡山的兵工厂,生产经验丰富,组织纪律性也强。但大多数员工,却是易县周围的农民,根本不识字,也不会使用各种复杂的生产工具,必须手把手教。
还有一些以前在私人作坊练出来的学徒工,根本不了解什么叫规模化生产,让他把一整套工艺从头做到尾,他会竭尽所能做出合格产品。一旦把工艺拆解开,让每人只负责一部分,则错误百出。各种公差都大的吓人,往往超过三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就是废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