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运凭借她的才能取走了这本小说,并交给了收藏家。然而收藏家并未理解其意义就身亡了。
二、收藏家取走了这本小说。收藏家也有协助天才以外的想法,他认可天才的计划,但觉得“还能再做点什么”。他通过这本小说发现了江之岛奇运可能被东野杀害的秘密,结合程序世界推理出江之岛可能也是受困于此,想要借此与江之岛沟通。但天才计划执行过快,让他失去了交流的合适机会。
三、催眠师取走了这本小说。在囚犯翻车后打算除了营救囚犯另留一条退路。取走这本小说作为与黑幕对话的资本。
四、江之岛自己取走了这本小说。别问,问就是幸运。取走这本小说后开始事实上地破坏自相残杀游戏。
五、收藏家取走了这本小说并成功交给了江之岛。二和四的结合。
写这剧情的时候是觉得哪个预案都说得通,那就到时候根据剧情发展协调其他情节取其中之一。结果写到学级裁判发现除了预案二,其他的相关人员都死光了……让催眠师在学裁上说也不合适,就搁置打算等最终卷的天才复活。天才复活那一段发现不适合再填这个的坑,就只能放弃了。
现在回想。几个预案虽然有逻辑上的成立余地,但并不能完全成立。预案一在作者角度,幸运负责了额外的剧情,不合适。预案三牵扯到了催眠师的情报来源——“她是怎么知道这本小说的?”。我起初的思路是通过那次催眠从预言家口里得知的,但预言家剧情上没仔细看这本小说,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这小说与现实事件有关,牵扯上去略微强行。而且凭这本小说也没法作为对话资本。预案三是被我后来否了的。
预案四同样被否。江之岛的幸运建立在“程序世界的可控性”基础上。东野安排这本书有故意恶心江之岛的含义。尽管被害的真相就在眼前,但江之岛却不可能自然发现它。江之岛在代码层面就被限制了找到这本书的可能性,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