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会师。这样部署好了,才一面上疏论劾马士英和阮大铖的罪状,一面传檄各处,表明兴兵原因,说是“本藩先帝旧臣,招讨重任,频年痛心疾首,愿为鼎边鸡犬以无从。此日履地载天,誓与君侧豺狼而拼命”。自道“申明仁义之令闻,首严焚戮之隐祸。不敢妄杀一人,以伤天心;不敢怠忽一日,以忘王室。义旗所指,正明为人臣子,不忘君父之心。天意中兴,必有间世英灵,矢翼皇明之运。泣告先帝,揭此心肝,愿斩贼臣之首,以复九京;还收阮奴之党,以报四望”。
“贼臣”马、阮,自然大惧。同时警报亦不止长江上游一处,北面南下的清兵,自归德分道,一路向亳州,一路攻碣山、徐州,八百里间,没有一处抵挡的官兵。在前线的史可法,告警的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南都。
但是,马士英所能调动的人马,都派到西面去了,黄得功、刘良佐各离原来的防区,堵截左良玉。另外,以朱大典为兵部尚书,方国安佩镇南将军印,为前敌总指挥。因此,对于史可法的乞援,置之不理。
于是,史可法的话说到尽头了:“上游不过欲除君侧之奸,原不敢与君父为难。若北兵一至,君社可虞,不知辅臣何意,蒙蔽至此?”所谓“辅臣”,正是“君侧之奸”,是左良玉所在清除的对象,当然先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要紧,所以任令清兵如入无人之境,攻占亳州,继下泗州,渡过淮河,长驱直入。正行军到天长的史可法,率随骑数骑,仓皇回到扬州,闭城作固守之计。
左良玉兵到九江,约了袁继咸在湖口相会,共商入京之计。哪知筵宴初起,只见九江城内,火光烛天,左、袁二人大惊失色,赶紧传令打听——是袁继咸的部将郝效忠、郭云凤,勾结左良玉的养子左梦庚,纵兵大掠九江,放起一把大火。
但是,来探报的人,却是袁继咸部下,只说是左梦庚领兵攻破了九江。
左良玉原知道他这个养子,有不逞之心,一路约束,而终于还是闯出祸来——这个祸闯得不小,不但檄文上的那些话,完全落空,论眼前便对袁继咸无法交代,急痛之下,口吐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页 / 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