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办工厂、打广告,抢占国内市场。
改革开放只会越来越深入,这场东风已经吹起来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应该已经吹到了枫明岛上。
因此,舒月给小虎爸也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现在京市的一些情况,鼓励他“干一番事业的时机已经到了。”
小虎爸八一年初当上了公社副书记,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他行事反而变得更加谨慎。但是办食品加工厂的想法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时机。
收到舒月的信,他大受鼓舞,首都是各种政策的前沿阵地,既然首都都可以私人办厂了,那他们这应该也没问题。
他这些年经常外出考察,对各地的食品厂都有所了解。加上现在当上了公社副书记,很多事情办起来要方便容易一些。所以,他准备贷款,带领社员们开社办工厂,把渔村的优势利用起来,让枫明岛的海产品走出小岛,让更多人品尝到,与此同时,还能给社员们提供很多工作岗位,大家共同发家致富。
他在回信里还告诉舒月一个好消息,就是他的儿子小虎考上了连城市外国语大学,学的也是英语专业。他记得舒月上大学学的是英语,所以才让儿子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孩子们开学后,舒月的出版社经过两轮考察面试,陆续招到了一些员工。
编辑王丽是个二十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本地女孩,策划刘青青大专毕业,外联宣传郑洋、负责印刷的邓治国等都是中专毕业,行政程小菲是初中毕业,还有会计小杨等,出版社陆续招到了十五个员工。
这年代大学生是国家分配工作的,在出版社这种私企工作,肯定没有国家分配的铁饭碗香。所以舒月原本也没期待招到大学生。
这些大专中专高中毕业的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