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环境下的龙兴之地。
这就是戚继光看到的辽东。
“戚帅所言,正是朕所忧虑之事,水滴石穿,以山海关为支点,大明腹地和辽东这个跷跷板,大明腹地的战争潜力会缓慢下滑,再加上一些汉壮投效夷人,真的有可能变成大明心腹大患,这也是朕为何要将高淮父子焯水的缘故。”朱翊钧说起了之前的案子。
高镡和他的义子高淮,被冯保以一种极度残忍的方式焯水杀死,并且移送了解刳院,让其尸体为大明医学做出了贡献。
一旦夷人坐大,迭加天变,问题会更加严重。
辽东不能乱,辽东乱了,大明就乱了,尤其是辽东粮食产量还在以每年一成的恐怖增长速度快速增长。
“每年二十万丁,迁徙陕甘绥地方百姓到辽东。”戚继光看着堪舆图上的内容,面色凝重的说道:“这是根本之策。”
汉人越多,汉人开垦的土地就越多,就能把更多的夷人种到田里去,被种的夷人越多,辽东就越安定,辽宁则天下宁。
这就是大将军在听闻辽东农垦局产量后,得到的最终答案,迁民。
朱翊钧让冯保取来了辽东布政司办法的垦荒照准,递给了戚继光说道:“朕迁民和太祖、成祖迁民是一样的,给路费、给田契、给安家,之前辽东布政司衙门无法建立,承诺的给田无法兑现,不好大规模迁民,现在可以了。”
说过的话要算话,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不兑现,不等同于放屁?
虽然这份承诺在万历十九年才随着布政司衙门设立彻底兑现,但大明人是这样的,只要你皇帝说话算话,晚一点,大明人也可以接受,甚至高呼万岁。
大明人更不怕什么水泡子、塔头之类的玩意儿,吃苦耐劳、勤奋才是大明人的根本底色,这些东西,可以克服,而且朝廷提供了足够的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