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丁亥学制没有完成之前,官厂匠人成为书吏,将会成为大明吏举法的基石之一。”张居正讲完了自己的构想,表明了官厂成为地方衙门六房书吏不是吏举法的终点,仍有后续,那就是丁亥学制大成后,人人有学上,人人有书读。
如果丁亥学制可以完成,那么士绅阶级的根基彻底动摇,丁亥学制后,大明将完成彻底的蜕变,代表着权力的进一步下探,当然距离万民全面参政、议政还很远。
丁亥学制绝不代表着地方士绅会彻底消亡,这些士绅在地方仍然拥有着莫大影响力,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阶级之下的万民,生杀予夺了,陈大壮的父亲为兖州孔府的狗披麻戴孝、送殡之事,不会再发生。
“先生、戚帅,有件事,辽东农耕局奏闻,今年抚顺关内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山东的二分之一,和江西这个鱼米之乡相近了。”朱翊钧说起了一件事儿,需要元辅和大将军知晓的大事。
大明朝廷远远低估了辽东农业的潜力,万历维新之前,辽东汉人不过二百万余,完全没有资格作为布政司,所以只能做依附于山东的辽东都司。
随着万历二年开始的辽东屯耕,闯关东成为了一次人口大迁徙,自万历二年到万历十八年末,流徙到辽东的汉人超过了四百万丁口。
而今年,抚顺关内的粮食产量,正式超过了江西,成为了大明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
万历九年鱼鳞册订正,顺天府的田亩为六万八千七百二十顷一十三亩五分,687万亩田,分为了上田、次田、下田,而顺天府一亩地的产量大约为一石三斗六斛,顺天府一年的粮食产量为934万石。
如果以顺天府的粮食产量为一单位,那么江西的粮食产量为顺天府的38倍,而辽阳农垦局的数量为39倍,湖广是一百倍,河南为顺天府的116倍,未拆分的南衙,是顺天府的138倍。
陕甘宁绥四个地方加起来,也只有顺天府的70倍,也就是要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