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说道:“陛下,没有哪个进士,金榜题名时,就想着自己要做个贪官污吏,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为的是治国平天下,国泰民安。”
“但很多时候,到了地方履职,就不得不和光同尘,不得不同流合污,时日一久,权力、美色、金钱的异化之下,就彻底变成了一个奸臣佞臣,满肚子的算计。”
“这也是为何翰林院翰林直入内阁参与机密的原因,因为不去地方的翰林,不会被这些彻底异化,但只修书的翰林,又太缺乏地方主政经验,很多事只能凭空想象了。”
“现在,官厂匠人,可以成为重要倚靠了,戚帅所言,打通了吏举法的最后一步,吏员出身。”
张居正足足讲了一刻钟,才把自己的想法讲完,戚继光在一旁听了许久,有些愣神,他提出匠人这两个字,完全是为了君上分忧,别无他念,但张居正却立刻从京师想到了地方,从匠人二字想到了吏举法。
住坐工匠出身考取吏员,吏举法入大学堂进修获得官身,进而获得了完整的晋升通道。
这一点是戚继光完全没想到的。
果然,吏部尚书一定要擅长吏治!
就像万士和这个礼部尚书,真的很擅长礼法一样,时至今日,大明很多事,都要引用当年万士和的话去解决。
如果地方也有了官厂,这些官厂的工匠培养出了足够的书吏,而匠人子嗣们也能够充任衙役,不用多,只要能有一少半,那么履任地方的朝廷命官,就不用倚靠地方士绅培养的书吏、衙役了。
而匠人,最是守规矩,戚继光最喜欢的兵源就是匠人、矿工,因为不把官厂法例当回事儿的匠人,一定会出生产事故,很多法例条规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考成法是万历维新的基石之一,维新不治吏,百事不成,而自万历十五年开始的吏举法,将会为大明日后继续维新,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