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国祚已然两百余年,大明人依旧没有意识到算学缺位,这种断代和退化造成的可怕影响。
朱翊钧拿着手中翰林学士吴道南的奏疏,笑着说道:“翰林院这帮老学究啊,终于干了点活儿。”
“再不干点活儿,户部不给他们批钱了。”冯保低声说道:“自从翰林院学士李长春致仕后,翰林院到户部,就要不到银子了,连俸禄都三个月没发了。”
“翰林院要的有些急了,大司徒就骂街,大司徒骂的可凶了,问翰林院的翰林有什么用,又不肯做监当官,又不肯与时俱进,整天抱着一群破书吊书袋!”
“陛下知道的,大司徒对每一厘银子都很重视,翰林们也只能嘟囔了两句有辱斯文。”
李长春致仕后,翰林院连发俸禄都难了,户部不给银子,还骂这些翰林,在以前,翰林们直入内阁参与机密时,哪里轮得到户部如此嚣张?
但现在,国帑有了银子,户部势大,翰林们只能生受了这个委屈,并且赶紧表现了一番,无论如何,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来,怎么也要把该拿的俸禄拿到手。
“该发的俸禄还是要发的,他们的探究很好,继续探究就是。”朱翊钧斟酌了一番,还是给户部下章,把该发的俸禄发下去。
养这些学士,绝非养闲人,翰林院在万历维新中,也是有贡献的,尤其是在一些聚谈上,讨论社会问题,起到了公众监督的作用,绝非一无是处,当然这个衙门的问题还是很大,清贵清谈之风,仍然是主流。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让高爱卿管一段时间翰林院吧。”
“少宗伯不愿意理他们。”冯保斟酌了一番,为高启愚说了句话,高启愚哪有功夫搭理他们,丁亥学制的推行都忙不过来。
其实户部不给俸禄,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翰林院不能直入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