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而且,王崇古发现,机械的出现,似乎让统治阶级,越来越不依靠穷民苦力维持统治。
这个结论,让王崇古胆战心惊,甚至有砸了官厂的冲动。
在铁马出现之前,大明百姓需要服劳役,但这些年,铁马的不断更新换代,马力、体积、用铁、用煤越来越少。
一台升平九号等于三百名织工,那升平百号,等于三千名织工,一年生产一千台,那朝廷还需要力役吗?
朝廷不需要力役,那是不是代表着朝廷的统治地位,也不需要大多数百姓的支持就可以维持?
每次想到这个,王崇古都有点痛苦,他甚至觉得自己做错了。
但朱翊钧知果为因,他知道答案,王崇古的担心并不会发生在几百年内发生,想要用机械完全取代人,至少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做到。
曾同亨刚当了工部尚书,在一旁观政和自己上手去主持工作,完全不同,等过一段时间,曾同亨就完全明白王崇古的担忧了。
西山煤局设立后,消灭了四万余人的砍柴夫、抬柴夫、分柴夫的工作,四万壮劳力就是四万户,十数万人的生计,王崇古也是用了极大的力气,将这些力役分批吸纳进了官厂,才算是消解了这一隐患。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是个十分复杂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大司徒张学颜最近上奏说要在工部设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等事,大司空以为如何?”朱翊钧问完了羽绒厂之事,就询问了户部和工部共管衙门料估所设立问题。
大工鼎建工程造价管理衙门,就是料估所的主要职能。
这也是京广驰道窝案后的一个教训,之所以地方衙门敢把手伸到驰道上,都是因为之前朝廷无法对造价做到心中有数。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