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七本合在一起朱批,骂了一百多字。
“先生要在京堂反腐。”朱翊钧批准了张居正所请,反腐这次的京察的主要方向,反腐不是个清洗的由头,也不是政治表演,更不是内斗,而是国之长策。
元辅和大将军两位上柱国同时参与反腐,让京堂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毕竟细究,这些大员的腚底下,都不怎么干净。
但张居正反腐抓贪,从申时行、李乐、王希元这些张党嫡系开始,又让人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朱翊钧终于看到了黎牙实的社论,黎牙实的观点很有趣,他认为:有贪官不可怕,没有贪官才可怕。
无官不贪,有贪官代表着朝廷还在反腐抓贪,代表着朝廷还能有余力去管这些事儿,一旦没有贪官了,代表着腐败完全合理化。
“他这个观点有点新颖。”朱翊钧看着黎牙实的社论,黎牙实在社论里讲到了两个人。
反腐先锋海瑞和徐成楚,这两个人最大的特点,家境不好,甚至很差,都是骨鲠正臣,全靠一口正气活着。
在黎牙实看来,大明能够反贪,可以抓贪,甚至反贪能够被塑造为一种政治正确,正是因为这些家境极差的平民弟子,还能够一步步的爬到高位,掌控权力。
在漫长的人才遴选科举和仕途之中,能够保持忠心,忠于自己道德之心的弘毅士人,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不可多得,大明也没太多这样的人,可再生,只要人才遴选机制还在,这种稀缺人才就可以一直出现。
哪怕徐成楚这个人,从此以后一事无成,甚至连京广驰道窝案都没办好,但只要徐成楚还在朝中,那就是一个榜样,引导着后人前赴后继。
进而,黎牙实有了一个奇怪的推断:朝廷应该极力避免身份政治,才能反腐抓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