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凌云翼第二本奏疏,则是关于官厂管理问题,从西山煤局和永定毛呢厂开始,周良寅主刀,对两个大明最具代表性的官厂,清汰冗员。
王崇古的管理,人情味太浓了。
这种管理方式自然有好处,匠人们以厂为家,归属感强,生产积极性极高,但同样也有弊端,这些弊端也非常致命,裙带冗员、生产效率低下、无效生产、铺张浪费、资材流失等等。
这种人情味浓郁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眼下官厂的快速扩张。
大明为了应对天变,第一期五年要营造五十个官厂,如此快速扩张的情况,还使用人情管理,恐怕会脱离朝廷的掌控。
“人不患寡患不均啊,官厂的问题确实非常严重,已经切实影响到生产了。”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匠人们的怨气很大。
一个班二十个住坐工匠的额员,只有十五个人上班,剩下五个人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长期缺勤,而且这十五个住坐工匠里,还有五六个是代班。
代班就是住坐工匠不上工,从外面费不到一半的工薪雇人到官厂上工。
住坐工匠是熟练工匠,而这些代班小工,基本都是学徒,这已经影响到了生产。
除了因故长期缺勤、代班之外,还有有错不罚。
官厂的法例办,最初的时候,查到了很多匠人小的错误,报上去后,没有任何的处罚,后来人情味越来越浓后,法例办越来越难做,变得人厌狗嫌了起来,匠人觉得法例办在没事找事。
自万历十五年之后,法例办记事,写满了今日无事。
偷盗、斗殴、监守自盗、恐吓取财等事开始在官厂内出现,而且愈演愈烈。
种种事情,都导致了一个普遍共识在官厂工匠中快速形成,在官厂,越老实越吃亏,不是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