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这马倌的儿子后来成了海寇,在万历十五年,马倌的儿子带着三百海寇,连续攻破了七个种植园,大火烧了足足六天,还是下雨,大火才熄灭。
马倌的儿子最终被吕宋水师给剿灭了。
但,自万历十五年后,再没有庄园主,苛责汉人的事情发生了。
“全是输家。”朱翊钧看完了这个故事,林辅成没讲道理,但最终的结果是多输。
总督府损失七个种植园的赋税,崔世友死了还被人灭了门,而马倌死了,马倌的儿子做了海寇,也被总督府给剿灭了。
一个很有趣的案子,因为按照斗争卷的解释,这个案子客观的反映了秩序诞生的全过程。
普天之下,寰宇之内,任何的秩序都是从斗争中诞生,而非道德。
一个集体,从一家一户,到一个工坊,一个产业,一个朝代,想要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它就必须要能有效的,将自己集体内各个阶级之间冲突,控制在不至于毁灭彼此的范围内。
要想实现这种控制,就必须把所有利益关系纳入一定的‘秩序’之内。
所以,秩序本身,是彼此斗争和彼此妥协的产物,而非之前人们以为的道德。
崔世友、马倌、马倌儿子的反击、七个种植园的灭门惨案,表面上看是由一匹马病死了引起的斗争,到最终庄园主们不再苛责汉人的秩序。
儒家崇尚道德诞生秩序,比如赫赫有名的天人合一就是典型的道德诞生秩序,但从中国漫长的历史来看,道德从来不能诞生出秩序。
冯保早就看完了这篇杂报,低声问道:“陛下,臣愚钝,那种植园里的倭奴、夷奴、番奴、游女这些也被苛责,而且朘剥更加狠厉,为何没有在斗争和妥协中,诞生新的秩序呢?”
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