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究还是以国之干臣的身份回到了京师。
万历二年时,他是反对考成法的贱儒,他质疑戚继光和李成梁的战功,甚至为了所谓的名望,带着数十名科道言官,去了大宁卫,去了辽阳,回京之后,他依旧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就像高攀龙一样。
万历三年,他是踩着侯于赵屯耕脚印的应声虫,侯于赵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万历十八年,他已经成为了大明正三品刑部左侍郎,作为工党的魁首之一,作为次辅的副手,来到了通和宫御书房。
周良寅忽然露出了一个笑容,当初宁远侯李成梁在铁岭,放老虎吓唬他们那帮贱儒,有几个贱儒,被吓得当场就失禁了,那场面,让他记忆犹新,如同昨日再现。
不过这个笑容很快就平静了下去,因为当时前往大宁卫、辽东考察戚继光、李成梁战果的贱儒,只有他一个还在朝堂之上,剩下的十四人,政治生命已经彻底结束,功名都被夺了去,一生只能做一名游山玩水的山人了。
“周侍郎,陛下宣见,请吧。”小黄门手一引,为周良寅引路。
“臣遵旨。”周良寅遥拜圣上方向,才站直了身子,跟着小黄门前行。
他走过了回廊、路过了枝繁叶茂的海棠树、踏过了龙池、踩过了青云桥、在一队队缇骑身边经过,来到了大明权力的正中心,神器所在的通和宫御书房。
喜鹊在枝头轻声啼鸣,运送奏疏的小火车,鸣着汽笛,向着文渊阁的方向驶去,春风拂面,周良寅站在通和宫门前,驻足不前。
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里,只是这一次,他忽然发现,作为大明神器所在,这里意外的简朴,没有金碧辉煌、没有绿水环绕、没有珠光宝玉,有的只有简朴,甚至不如代王府改建的大同巡抚衙门。
周良寅再抬腿,走进了御书房,穿过了长长的走廊,走入了御书房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