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二战中,“蚊”式轰炸机还利用其高空高速的优势经常骚扰德军,令德军又气又恨却无可奈何。1943年1月31日上午,德军准备在柏林举行阅兵式,戈林正要演讲时,英国的“蚊”式从天空飞过,虽然没有投弹,阅兵式也被迫取消。改为下午的阅兵式又被“蚊”式的不期而至再度取消,令德国空军颜面扫地。后来,“蚊”式经常在夜间到德军空域转悠,骗得的防空警报不仅让德国防空应接不暇,还大大降低了军工企业的工作效率。
除了出众的性能,“蚊”式轰炸机的战斗效率也可圈可点。1944年,盟军派出大量轰炸机摧毁德军v-1和v-2导弹发射阵地。据统计,平均每摧毁一个德军阵地,美国b-25轰炸机需要投掷219吨炸弹,b-26需要投掷182吨炸弹,而“蚊”式只需要投掷39.8吨炸弹。在二战中,英国出动了近40000架次“蚊”式,仅被击落254架,战损率为0.63%,不到普通轰炸机的1/3,是英国皇家空军生存率最高的轰炸机。
“蚊”式轰炸机各改型共生产了近8000架,但由于木质结构较为脆弱,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蚊”式保存下来。“蚊”式用战绩证明了自己超过全金属战机的卓越品质,也极大缓解了战时的物资和人员压力,充分肯定了德哈维兰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是木质战机的骄傲,更是航空史上的传奇。
“蚊”式之父:德哈维兰
德哈维兰是英国著名飞机设计师和企业家。他于1882年7月27日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海威科姆,26岁时开始设计飞机,28岁时进入英国气球军工厂任设计师和试飞员,一战期间研制了dh系列军用机,成为英国的主力作战飞机,其中dh-4是一款非常成功的轰炸机和侦察机,速度甚至超过了德国当时的歼击机。
1920年,德哈维兰收购了陷入困境的airco公司,更名为德哈维兰飞机公司,推出了“蛾”系列轻型运输机。“蛾”易于驾驶,轻便耐用,其发展型现在仍在一些航空俱乐部飞行,而1930年推出的“虎蛾”则成为英国皇家空军主要教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