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使战机可以在延伸航程的同时根据作战需要减轻载重而增加机动性(抛弃副油箱),因此,也被后来的战斗机所沿袭。此外,该机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可收放式起落架、电加热飞行服、20毫米航空机炮、恒速螺旋桨等技术,尤其是20毫米航空机炮的火力远胜于当时其他战机普遍使用的航空机枪,使零式战斗机在服役初期占尽火力优势。
由于该机研制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为长途奔袭中国内陆的轰炸机进行护航,因此,零式战斗机采用了多种方式减轻自重而增加航程。例如,该机的主桁梁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日本住友金属”,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都大大优于常用的硬铝材料,大大减小了截面尺寸和主桁梁重量;而且飞机在多个组件上钻孔来减轻自重,甚至在铆钉使用上都省了又省,不得不用的铆钉也由标准的3.5毫米减为3毫米。同时,三菱公司还破例采用了其竞争对手中岛公司的大推力发动机,使零式战斗机时速高达534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战斗机之一,而且航程可达到3000千米,可以从日本在武汉的空军基地往返全中国几乎所有战场,所有相当于同时期主要战机航程的2倍以上。
同时,这种轻巧的机体也赋予了零式战斗机极高的灵活性,垂直、平面机动性都高于同时代西方战机,1分钟内可爬升850~936米,爬升6000米仅需6分钟,而苏联的伊-16则需要15分钟。零式战斗机的转弯半径很小,使自己很容易咬住敌机而敌机很难从背后咬住自己。在空中格斗中,敌机经常被绕得晕头转向,感觉对方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加之其火力强大的20毫米航炮,在问世之初的太平洋战场上,零式战斗机几乎成了美军的噩梦,很多美国飞行员见到了这个画有红色圆圈的小飞机就放弃了归航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经有了航母这种海上起落平台,但西方国家一直认为舰载战斗机受到跑道长度、存放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在性能上不需要追求陆基战斗机的标准。而日本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新理念,认为舰载战斗机需要与陆基飞机大量交战,在水准上不能落后,因此,零式战斗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性能超过陆基战斗机的舰载战斗机。
战场兴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5页 / 共79页